曆史學(師範)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曆史學(師範)專業自1982年首屆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現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世界史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專門史學科為校重點學科,并擁有世界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門史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曆史學(師範)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已建立起成熟的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并形成較為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在俄羅斯曆史文化、日本曆史文化、英聯邦國家曆史文化、近現代世界經濟、吳文化、江南區域社會生活、社會史理論、中國近現代史等領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曆史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較強的社會工作和實踐能力,能夠在中小學校進行曆史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它教育工作者。
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中小學或其他教育機構從事曆史教學及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黨政機關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字或管理工作。
(2)掌握現代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論,具有現代教育理念。
(3)了解國内外史學發展及曆史教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态。
(4)了解其他社會學科、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的基本知識,知識面廣。
(3)掌握現代教育的基本方法,具備中學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4)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考核等級要求。
(6)了解中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能勝任中學曆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7)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1)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備獨立健全的人格,創新意識強。
(2)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适應能力,有較好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
(3)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熟悉了解曆史學專業知識,同時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掌握必要的體育鍛煉技能,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核心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曆史文選、史學概論、社會學、中國傳統文化、西方社會生活史專題、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史學論文寫作、教育概論、學習心理學、曆史課程教學論等。
課程體系設置為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綜合實踐模塊以及素質拓展模塊四大模塊,其中,通識課程模塊40學分,占22%;專業課程模塊102學分,占56%;綜合實踐模塊30學分,占17%;素質拓展模塊10學分,占6%。合計182學分。
專業課程包括核心必修課程、一般必修課程和學科任選課程。
素質培養包括軍事理論、形勢與政策、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創新、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等内容。
課程設置情況詳見表一:《曆史學(師範)專業課程設置安排表》。
各類課程(環節)的學時、學分分配比例見表二:《曆史學(師範)專業專業學時和學分統計表》。
曆史學(師範)專業學制四年,學習年限3—8年,畢業最低學分為182學分。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完成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訓練,取得素質拓展所需學分,達到學位授予要求,可獲得曆史學學士學位。
1、專業任選課須選修滿18.5分。每學期選修門數為:第5學期4門,第6學期3門,第7學期4門,第8學期1門合計選修12門。
2、“文史通識類平台課”共計8門,其中跨專業課程必須選修1門。
3、免修通識課程模塊必修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限選課程“思想政治理論綜合社會實踐(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