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漢語國際推廣能力,加快漢語走向世界,适應漢語國際推廣新形勢,我校于2008年設置了對外漢語本科專業,2013年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本專業的目的是培養在國内外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專門人才。目前,本專業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在師資隊伍、圖書資料、實習基地、對外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本專業培養掌握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内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外國語學校或涉外企事業單位從事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在國内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工作;也可到文化宣傳、編輯出版、新聞媒體等機構從事語言文字和相關管理工作。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及中華曆史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接受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訓練,掌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語言文字工作、漢語國際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實踐的基本能力。
(1)掌握漢語言文學專門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了解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
(2)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進行課堂教學。
(1)具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甲等以上。
(2)具有較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
(3)具備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專業技能和相關的研究能力。
(4)具備從事涉外文秘工作、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和進行相關研究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治學态度,善于思考,勇于進取,具有求實、創新的責任意識。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及較好的自學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
核心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化概論、基礎寫作、英語語言與文學
課程體系設置為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綜合實踐模塊以及素質拓展模塊四大模塊,其中:通識課程模塊26學分,占14.4%;專業課程模塊119學分,占66.1%;綜合實踐模塊25學分,占13.9%;素質拓展模塊10學分,占5.6%。合計180學分。
通識課程包括必修課程、限選課程和跨學科任選課程,共26學分。
專業課程包括核心必修課程、一般必修課程和學科任選課程,共119學分。其中專業任選課程共18學分,漢語言文學類至少選修7.5學分,外國語言文學類至少選修6學分,中外文化對比類至少選修4.5學分。
綜合實踐模塊包括專題講座與訓練、對外漢語教學熱點問題研讨、涉外禮儀訓練、學年論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訓練、漢語教學能力訓練與測試、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共25學分。
素質拓展模塊由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訓練、形勢與政策、就業指導、學科競賽、科技活動、科研訓練、社會實踐、校園文化、體育競賽等拓展性活動組成,設定為10學分。
以上課程設置情況詳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安排表》。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制4年,學習年限3—8年。完成學業最低學分為180學分。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完成實踐環節和畢業設計(論文)訓練,取得素質拓展所需學分,達到學位授予要求,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