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于2002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學生,2003年成為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員單位,2006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被遴選為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本專業按照規範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要求,培養具有社會工作專業信念、價值觀、知識和技能,能夠在微觀和宏觀不同層面提供專業服務,同時掌握一定社會研究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臨床社會工作服務、社會服務項目管理、社會組織管理、社會政策規劃與分析等工作,服務領域涉及民政、司法、勞動保障、教育、衛生、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與社會管理、社會建設相關的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基層社區及街道、專業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及其他公益類社會組織、企業等。
(3)了解西方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福利主要理論,并對中國本土社會與文化有一定的認識。
(4)了解中外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熟悉與社會工作有關的各項政策、法規、法律。
(1)熟練掌握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具備在至少一個實務領域(如老年人、兒童青少年、婦女、殘障人士、矯正對象、家庭、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等)内初步介入的技能。
(2)熟練掌握宏觀社會工作的方法與技能,能夠勝任基本的社會服務項目管理、社會組織管理、社會政策規劃與分析等工作。
(3)熟練掌握量性和質性社會研究方法與技能,具備資料處理的基本能力。
(4)掌握基本的文獻檢索方法,具備在本專業範圍内開展科研活動的能力。
(1)具備較為深厚的、建立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基礎上的人文素養。
主要課程: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公共管理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社會工作實務基礎等。
課程體系設置: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綜合實踐及素質拓展四大模塊。其中:通識課程模塊42學分,占23%;專業課程模塊86學分,占48%;綜合實踐模塊41學分,占23%;素質拓展模塊10學分,占6%。必修課程為130學分,占72%;限選課程14學分,占8%;任選課程35學分,占20%。課内總學時為2088。
課程設置情況詳見表一:《社會工作專業課程設置安排表》。
修讀要求:學生必須修完課程設置中的全部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在學科任選課程中,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類至少選修8學分,專業社會工作實務分支類至少選修10學分,職業通用技能類至少選修4學分,跨專業類至少選修2學分。
本專業學制四年,學習年限3—8年,完成學業最低學分為179學分。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完成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訓練,取得素質拓展所需學分,達到學位授予要求,可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學科任選課程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類課程、專業社會工作實務分支類課程、職業通用技能類課程和跨專業類課程。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類課程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學期;專業社會工作實務分支類課程集中安排在第六學期,并與實踐環節中的“畢業實習”相銜接;職業通用技能類課程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學期;跨專業類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五、八學期。